
橫琴合作區再推細化指引 明確企業所得稅優惠落地路徑
其後發布的《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下稱「優惠目錄」)及近期發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主營業務界定服務指引》(下稱「新指引」),則進一步細化了受惠產業的範圍及業務類別,為企業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
新指引細分了377項具體行業界定和把主營業務界定信息采集過程標準化,爲企業提供更清晰操作框架,達至政策紅利精准釋放。
産業目錄精細化
新指引對原有9大類150項産業進行更深度拆解,新增附件《名詞解釋及界定要點》,將150項産業擴展至377個具體細分行業,逐一明確業務定義與界定標準。例如,原目錄第119項「第三方物流及管理」拆分爲「第三方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管理」,分別界定服務範圍及收入類型要求,避免執行歧義。
爭議領域界定標準實現突破
針對長期存在判定分歧的領域,新指引提供明確口徑。例如,針對供應鏈管理(第122項),首次提到企業可進行委託加工、「虛擬生産」等。
在跨境投融資雙向開放服務體系建設(第145項)部分,明確納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境內投資、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對外投資等主體,拓寬金融服務覆蓋範圍。
企業合規享受優惠的雙重門檻
企業需同時滿足兩大核心條件,包括主營業務匹配目錄要求和實質性運營落地。
其中,主營業務收入60%以上須來源於目錄內産業;實質性運營落地則要求企業需在橫琴合作區實現人員、辦公場所、業務决策的本地化運營,稅務部門近年通過實地核查强化監管。
界定程序優化降低稅企爭議
新指引建立高效協同機制,當稅務部門對企業産業歸屬難以界定時,可提請經濟發展局/金融發展局界定;原則上主管部門會在30個工作日內反饋界定意見。
企業雖無法主動申請界定,但可參考《指引》提前準備材料,提升界定程序效率。
筆者樂見此次政策升級直擊企業痛點,以層層細化的說明、精準行業代碼及明確的文件清單,直接回應易令企業卻步的稅務不確定性,减少模糊領域的操作爭議,並擴大受益群體,優化營商環境。筆者亦相信此新安排有助企業將昔日的合規風險轉化為未來可預期的成本優勢,進一步提升橫琴作為連接大灣區的優選橋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