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資產管理規模超越新加坡:資金淨流入上升88%
香港資產流入與多元化配置表現亮眼
數據顯示,去年在香港註冊成立的證監會認可基金的資金淨流入按年上升88%,總額達1630億港元。本地SFC認可的基金規模亦錄得明顯增長,淨資產價值上升22%,達1.64萬億港元。此外,香港資產管理機構將59%的資產分配於中國內地及香港以外地區,投資組合多元化趨勢持續,反映出本地機構在策略配置方面的靈活性與全球化觸角。
新加坡資產管理規模與香港數據比較
新加坡方面,其2024年資產管理調查統計顯示總AUM為4.46萬億美元,統計納入私人股權與創投基金範疇。與香港在統計方法上的差異需加以注意,香港的統計排除基金顧問及私人銀行服務,更能準確反映純資產管理規模。
香港與新加坡兩地政府積極打造資產管理利好環境
香港與新加坡兩地政府均致力於打造具吸引力的營商與監管環境,以爭取全球資產管理機構及高淨值投資者落戶。新加坡近年透過推動可變資本公司(VCC)架構、提供針對家族辦公室的稅務優惠、以及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成功吸引不少國際資產管理機構進駐。香港政府亦推出針對性的政策組合,包括有限合夥基金制度(LPF)、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架構、合資格基金利得稅豁免計劃,以及一系列推動家族辦公室發展的誘因措施,為行業注入更大制度彈性與稅務效率,從而提升資產託管及基金設立的吸引力。
內地融合推動香港資產管理樞紐地位
在中港市場進一步融合的背景下,「跨境理財通」(分為“北向通”和“南向通”)等政策創新大幅提升香港在大灣區資金流動及資產配置上的樞紐地位,為國際資本提供進入內地市場的合規通道。與此同時,香港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雙語法律體系及自由資金流動機制,亦為資產管理機構提供穩定可預期的營運平台。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香港有望在兩至三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與資產管理中心,反映出政府對該行業長期發展潛力的信心。
香港資產管理在亞洲競爭格局下的戰略展望
整體而言,香港與新加坡在資產管理領域的競爭各有優勢。儘管兩地政策方向不盡相同,但皆以吸納資產管理業務、提升全球資本配置中心地位為目標。隨着地緣政經環境持續演變,企業若希望在亞洲區內進行資產重組或拓展基金業務,應密切關注兩地政策動態與監管趨勢,以便制定更具前瞻性的財富管理策略。